人無道德,就是真正的貧窮。 你儘看人家不對,就是自己有苦;你若沒有苦了,見到誰都是佛。 一日無過可改,即一日無功可進。 真正的快樂,是無求的,「到無求處便無憂」。 你無所求,這才是真正的快樂,真正自性的穩定、平安。 佛教徒要注意因果,凡事要小心謹慎,不能隨便譭謗他人。 你若懂了,事事都是「西來祖師意」;若不懂,「樣樣都生氣」。 一念善,天地間就吉祥;一念惡,天地間就有狂風暴雨。 每個國家的人民都良善,受持五戒,行十善,這國家就無事了。 若能忍欲,就是持戒;若不忍欲,就不是持戒。 誰能不發脾氣,誰能對佛教的道理就相應,能很順利的成佛。 不爭、不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想,這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。 世界的快樂是短暫的,究竟的快樂是永遠的,所以才要修道。 學佛要學慈悲、道德、原諒人的人;不和人起對待,不和人起鬥爭。 我向你們化大緣,就是化你們所有人的脾氣,所有人的無明、煩惱、瞋癡。 世界為甚麼會毀滅?因為人們的善念少、惡念多的緣故。 一念為善,天地增加正氣;一念為惡,天地增加戾氣。要轉戾氣為祥和。 念不生氣的經,念不罵人的經,念不發脾氣的經,有這三種經,很快就成佛了。 修道的人,好像水一樣,有謙卑心,不爭功,不貪德;好的給人家,壞的自己留著。 你能在一須臾之間不打妄想,清淨其心;久而久之,你的心便能湛然常寂。 道德就等於日月,也等於天地,也等於人的性命。 清淨,就是不要錢,也不要色。 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,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。 你不相信因果報應,輪到自己頭上,想逃避也逃避不了的。 因果不可錯,修行不可停。 人的德行不夠,脾氣就很大,無明很重。 不哭不笑,就是有定力;沒有定力,才會又哭又笑。 若有德行,脾氣也沒有了,無明也化了,化成智慧,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培植德行。 真正沒有妄想,就是往生極樂世界。 沒有妄想,就沒有煩惱,就沒有痛苦,就是極樂世界。 少欲知足,知足就沒有一切的麻煩來了。 有脾氣的人,就是苦;沒有脾氣的人,就是快樂。 有脾氣的人,就有煩惱;沒有脾氣的人,常常歡喜。這個脾氣是我們最大的敵人。 人若能沒有脾氣,一切時、一切處,都是快樂的,都是平安的。 想要修道,先要培德;沒有德行,就不能修道。 不要找科學的方法來開悟,不要自作聰明。 修行要迴光返照,不是叫你放光外照,叫旁人認識我。 修道不爭沒有魔;一爭便有魔。 人交朋友,一定要選擇良友、益友,不能互相狼狽為奸,以後大家一起墮落。 修行不能隨便亂講話,否則便受啞巴的果報。 要生極樂,要把感情收拾乾淨。 世界上為何有戰爭?就始於人吃肉,也就是人吃人。 有德行,風水自然好,因為心好。 想要學智慧,先要不罵人、不打人、不殺人,不去害人。 吾人皆要有功於世,有利於世。若儘想利益自己,願意自在,這都不是作人的意義。 我所懂的知識是甚麼?就是多吃虧,不佔便宜。 小毛病並不容易改,但改了小毛病,即會有定力。 講經就是修慧;打坐就是修定;不亂講話就是修戒。 人生在世,要及時行善,有一口氣,有一點力量,就要行善積德,不要藉著前生所種的善根,享盡今生的福報。 心裏頭,切記不要有鬼,不要有恨、怨、惱、怒、煩。有這些東西,那就五鬼鬧宅了。 鬼王專門發脾氣,不守規矩;觀音菩薩專門受氣,守規矩。 你打沒有價值的妄想,將來便結無價值的果。 宇宙若充滿祥瑞之正氣,地球就不會爆炸了。 愁一愁,地獄遊一遊;笑一笑,就老返少;哭一哭,地獄有個小黑屋。 古來的聖人,是自己責罰自己,不是像現在的人,甚麼事情不說自己不對,就找人家的不是。 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。 「要學好,冤孽找;要成佛,先受魔。」冤孽來找,是要把債務算清。 要認真,腳踏實地,念念不空過,念念都向道上走。 我們人個個應該爭先恐後來學習佛法,學習佛法比賺錢更重要。 福不可享盡,享盡就沒有福了;苦可以受盡,受盡就沒有苦了。 思量疾病苦,健康便是福; 思量災難苦,平安就是福; 思量有錢苦,沒錢就是福; 思量富貴苦,貧窮就是福。 有真正智慧者,不會自讚譭他。凡是自讚者,此人已無前途,雖然活著,已經死亡了。 在這世界找假的,真的便丟掉。 規矩就是戒律,守戒律便清淨,能清淨便能接近佛。 若要把這世界真正消毒,就要大家吃素,不吃肉。 戒,就是舉心動念,不令生一切惡。 世界為甚麼一天比一天壞?因為人人都爭名、爭利、爭權、爭地位,最嚴重的是爭色。 學佛法要拿出真心,一舉一動,一言一行,都要往真的去做。 什麼是地震?即是欲念動。地不震,即是涅槃。 有所執著,就是人心。無所執著,就是道心。 佛、魔都是一念之間。佛有慈悲心;魔有勝負心。 修行是平平靜靜,無煩惱,無貢高我慢。 到無求處便無憂,知事少時煩惱少。 食就是幫助欲,欲就是幫助無明。 我們應該破釜沉舟,洗心革面,破除迷信色彩,消滅自私自利。 凡事要看得淡泊,如夢如幻,應該輕輕鬆鬆地處之泰然。 世上一切皆是虛妄,只要盡自己本分就好了。 人生到世上來,就是要還債。 迴光返照,反求諸己,看自己生了多少善念,生了多少惡念,打了多少妄想 不可以隨隨便便,令光陰空過,浪費生命。有價值的妄想,如不能實現,就不要打。沒價值的妄想,更不要去打。 真用功的人,時時刻刻管自己,行住坐臥不離家。 什麼是顛倒?就是以苦為樂,以是為非,黑白不分,真假不明,以無常為有常。 所謂「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」,不要還在苦海中漂浮沉沒了,否則將無解脫出離之日。 人人改惡向善,世界就沒有三災八難,人人和睦相處,無爭無貪,成為大同世界。 根深聽善語,孽重聽誹言。 你要煩惱,就是熱惱;你不煩惱,就是清涼。誰叫你生煩惱的? 放下身心佛自成。 忍是無價寶,人人使不好,若能會用它,萬事都能了。 不找麻煩,不怕麻煩。 世間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值得寶貴的,沒有一樣東西是難覓難遇的,只有講說佛的正法人,才是難逢難遇的。 我們有痛苦,乃由於執著沒有破。如果我們的執著破了,甚麼痛苦也沒有,甚麼快樂也沒有。 眾生的心性,本來也是磊落光明,只是被無數的罪障、妄念遮蔽罷了。 皈依那天,看作我們的生日,把我們修行的階段,從那時候算起。 吃那一類眾生較多,那一類的種子就多,即與之成為眷屬,與之因緣太深,而致糾纏不清,不能分離。 我們人覺得自己在作好事,其實不一定是好事。為甚麼?因為種子不清淨。 我們為什麼有生死?就因為有妄想。 為何現在世界青年問題氾濫?皆因作父母只生孩子而不管教。 你若充滿了仁、義、禮、智,面上就有一種德相,有一種功德在裏面。 認識境界,不著境界。無論是真是假,都不執著。如果執著境界,真的也會變成假的。如果不執著,假的也會變成真的。 這個世界的麻煩為甚麼生出來的?就因為人人都自私。 自私從甚麼地方開始?就從人的欲念那兒開始。 這世界上無論好和不好,都是教人覺悟。好,就是教你覺悟好的地方;不好,就是教你覺悟不好的地方。 若只存大公無私的心,不想快,不想超過別人,只是專一其心用功,甚麼魔也不會有的。

精進圓成--彌陀佛七系列1

作者/ 宣化上人
ISBN/9786269764730
商品語言/ 中文
裝訂/ 平裝
狀態/ 正常

$200

$180








加入至追蹤清單
分享到

念佛就是用心在念,是真切的,很自然這麼全心來念佛。我們念佛,就像天地脈輪在我們自性中自然而隱隱地流潤,法的趣味,隨性迸發。如果念佛人能與阿彌陀佛有同樣的願力,他就能直下承接阿彌陀佛的慈悲功德;直下承接一味法,加持一切眾生,所謂心即是佛,佛即是心。上人的願力和慈悲心,與諸佛菩薩同等;如果我們緊跟著上人,我們也一定會成佛。這就好比一滴水投入大海,則與大海同其深廣。

在這個動盪的時代,天災人禍不斷,而且都是破壞性的。瘟疫、戰爭、饑荒、大洪災、大颶風、森林大火、暴風雪、火山噴發、強震在各地頻傳,接二連三,此起彼伏。身為娑婆世界的眾生,我們必須承受地水火風等各種苦惱事,無處躲藏。何處才是淨土?無常棒喝如何面對?有鑑於此,今編輯部擬彙整出來上人所講的淨土法門──「彌陀佛七系列」,本書為此系列第一本,今後將陸續出版這套叢書。希望大家都能發菩提願,共居淨土。

 

【前言】

這對這個念佛法門,我發覺所有的人還不太清楚,所以念佛就很馬虎的,工夫都沒有用好。這修行,參禪也就是念佛,念佛也就是參禪。你會參禪的人,也就會念佛;會念佛的人,才會參禪。念佛的人就是佛,參禪的人還談不到就是佛。為甚麼?你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……」,就有一個佛在你心裏;你心心念念都是佛,久而久之,你就變成佛了。阿彌陀佛接引眾生,就是因為眾生念佛已經變化成佛了;所以他把你的真性接到極樂世界去,華開見佛。

參禪的人怎麼還談不到是佛?因為參禪,參「念佛是誰?」他還在找佛呢!還不敢承當我是佛,所以他要找:「哦,念佛是誰呢?誰念佛呢?誰會念佛呢?念佛又是誰呢?」找來找去,這就向外跑了。

你看這個念佛,「念佛」就是佛回來了,回到自己心裏,不要向外找去了。所以我們人為甚麼要打佛七?就因為我們在這七天不打旁的妄想,就念佛,才能和佛打成一片了;念佛念到和佛打成一片,這樣我們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,所以這念佛法門是非常好的!

那麼說,參禪好不好?參禪也很好,不過參禪要受苦,第一你要忍著腿子痛,第二你要時時刻刻看著自己不打妄想;所以比較上來,參禪比較困難一點,念佛比較容易一點。念佛,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……」你念佛,佛就念你;彼此念念相連,就成佛了!所以這是很妙的法門。你們沒有細研究,就不知道念佛的好處,很少來參加我們的打佛七。今天佛七打完了,我告訴你們,你們錯過機會了,把這個好機會錯過了。我希望明年你把這個好機會再找回來!有人就說:「好!再有個念佛七,我無論如何都要忙裏偷閒來念念南無阿彌陀佛。」

我告訴你們一句真話,我最歡喜的就是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我睡覺也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作夢也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走路也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站著的時候也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行住坐臥都是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;前後左右,阿彌陀佛都佔滿了,因為阿彌陀佛和我合成一個,沒有彼此的分別。你說這是妙不妙?還有再妙過這樣的?所以念佛法門是最妙的法門。你們沒有念出來工夫,當然對你講也不懂;你念出來工夫,盡虛空徧法界都變成「南無阿彌陀佛」了。說這又有甚麼用呢?那你不念又有甚麼用呢?你若天天能和佛在一起,那是再好都沒有的了。

今天,我不是叫你們大家後悔:你們今年真是錯過這個機會,太可惜了!幾千萬年也沒有遇著打佛七的法會,我們今生就遇到這種妙法了,這個機會就要成熟了。你們各位想一想!以前在美國,有哪個地方打念佛七的?恐怕在西方所有的國家都很少的。現在我們遇到這種法,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了!等到來年再有打佛七的時候,無論如何你不要再失去這個機會了,不要再錯過這個機會!這修行啊,就要修、要行,你若不修不行,那怎麼能修行?是不是啊?所以有這個佛法,你就要來這麼做。

方才說參禪,參禪不但不能即身是佛,而且還把自己都丟了。你看,他找「念佛是誰」;本來我念佛,他連自己都不認識了,「是誰啊?哪一個?」把自己都丟了。他把自己丟了不要緊,還把佛都丟了,因為他跑到外邊找「念佛是誰?」他不去想「作佛是誰?成佛是誰?」所以這個很容易走錯路的。永明壽禪師說:

有禪有淨土,猶如戴角虎;現世為人師,來生作佛祖。

有禪無淨土,十人九磋路;無禪有淨土,萬修萬人去。

如果有禪而沒有淨土,就會走錯路了。怎麼會走錯路呢?就是生了疑惑心了:「哦!成佛不是我,我不能成佛!」那麼,成佛是誰呢?念佛是誰,他都不知道了,何況成佛呢!何況作佛呢!所以很容易走錯路。但是還有很多人修行,因為沒有人修行就沒有這個法,所以一定要有人修行,才有這個法。

我也是修禪的,我也找了很久很久的;找念佛是誰,找來找去的。現在找著了沒?現在也不找了!為甚麼不找了呢?因為現在學懶了、學聰明了,不像以前那麼笨了。有人說:「那我們也都會這個。」你會這個,也可以用一用、試一試看!如果你能不打妄想,就可以的;要是還打妄想,還要找。

這個妄想,就要用這個法來把它制住;你要是把妄想制住了,那個法也不需要用了。現在講這個法的時候,把人的妄想又講出來了,有人就打妄想:「今年我錯過念佛和參禪的機會;這不是因為我錯過了,是因為師父沒有給我們講明白。我要是早知道這樣子,我無論如何也不錯過這個機會!就因為沒有講明白。」不錯!我講明白,你已經忘了;我幾千萬年以前就對你講,但是你不注意就忘了,到現在再講一講。

好像我們在打佛七的時候,有幾個人要回家去看父親母親,也不打七,所以把這個打七的機會錯過去了。這個是我叫他錯的,不是他們想要錯。說為甚麼師父叫人錯過這個機會呢?這有我的道理,因為他們是想去看父親母親,這是一種孝道。在這種情形之下,我來比較一下,他們要先盡孝道,然後再來修行,等一等不要緊。所以,我令他們失去這個念佛的機會。假如不是我叫他們失去的,他們誰回去,我就說:「不准!在這兒打佛七!誰也不准去度假,都要在這兒打佛七!」相信就會有很多人來打佛七了,不過我沒有這樣講。所以來日方長,順其自然地發展,Everything’s Okay!(怎樣都可以!)